
一瓷新语
千年窑火不熄,青瓷技艺传承
青瓷是中国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,以釉色青翠如玉而得名,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瓷器种类之一。青瓷烧制技艺已有三千多年历史,被誉为"瓷器之母"。
青瓷制作包括取土、练泥、拉坯、修坯、刻花、施釉、装窑、烧制等数十道工序,全部由手工完成。其中釉料配制和烧制火候控制是最关键的技术,决定着青瓷的最终品质。一件上乘青瓷往往需要经过数十次试验才能成功。
青瓷技艺源远流长,历经数千年发展演变,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术体系。以下是青瓷技艺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:
出现最早的原始青瓷,釉色青黄不均,胎质粗糙,是青瓷的雏形阶段。
青瓷烧制技术趋于成熟,浙江上虞、宁波等地已能烧制出釉色均匀的真正青瓷。
越窑青瓷达到艺术高峰,"秘色瓷"成为贡品,釉色如"千峰翠色",工艺精湛。
龙泉青瓷将技艺推向极致,创烧出粉青、梅子青等经典釉色,远销海外。
青瓷技艺继续发展,釉色和造型更加丰富,但部分宋代技艺已失传。
20世纪50年代开始恢复传统技艺,2009年列入人类非遗名录,当代匠人在传承中不断创新。
青瓷技艺的传承离不开一代代匠人的坚守与创新。以下是几位为青瓷烧制技艺传承做出杰出贡献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: